第一编(镇域)第六章(镇村建设)

第六章  镇村建设


胜浦地处水网地区,居民多为临河傍水,村落稠密,但过去无市镇。1965年,胜浦在沽浦的两岸始建市镇(群众称之为新镇),镇区从小到大,逐年扩展。1978年后,市镇建设加快,主干道不断拓宽、延伸,商店、工厂逐渐增多,公共设施渐趋完善。1994年后,市镇建设发展更快,镇政府按照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标准,对原镇区进行改造,并开辟新镇区,对原来的街道再次拓宽和延伸,并新辟金胜、振胜、通江、兴浦4条主干道,延伸中胜路。镇区还新建吴淞一村、金苑新村、竹苑新村、吴淞花园住宅区。市镇区域从原来的0.4平方公里扩为1.4平方公里。1998年,镇政府为完善市镇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街道两旁人行道上铺设彩砖,镇区河道两旁修建2000多米石驳岸,主干道两旁植树2.5万株,在镇区道路闲散地上铺设草坪1.8万多平方米,并对沿街路灯及“三线”(电线、广播线、电话线)进行全面整改,同年,胜浦镇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

农村建设也有很大发展。1978年至1999年的20年中,95%以上的农民平房翻建成楼房,农村道路、水电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卓有成效,1998年胜巷、褚巷进行改水、改厕,修建驳岸,搞好绿化,整治村容,美化环境,通过了省卫生村的考核验收。1999年旺坊、前戴也通过省卫生村的考核验收。


第一节  市镇建设

一、镇区街道

沽浦街  1966年,胜浦公社在沽浦河西沿岸建造医院、商店和其他公共设施,傍河用碎砖铺就,南北向、长约350米,因街道短而被人谑称“百步街”。1984年沽浦街路面改用石块(碎石)铺成,1998年又改造路面,铺上六角水泥板,并拆除街道沿河的所有旧房,开辟绿地,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

新胜路  1984年,由沽浦河上的胜浦大桥向西延伸350米而建成,宽6米,同新浦街成十字形。其路面分别于1988年、1991年、1998年几经改造拓宽,并延伸至唯胜公路。今新胜路宽20米,沥青铺设,西起唯胜公路,东穿过沽浦的胜浦大桥,全长555米,两旁人行道铺设彩砖。

中胜路  1991年,在新胜路北新辟,东西向、30米宽,西起唯胜公路。1997年,向东延伸至金光小学附属幼儿园,全长1170米。

通江路  1992年,在新胜路中段向北开辟,南北向、21米宽(当时暂名振胜路)。1994年向南延伸至机场路,1997年向北延伸至金胜路,路面为混凝土浇制。

振胜路  1996年,在中胜路北又辟一条18米宽、东西向的振胜路,路面由沥青浇制,长550米。

金胜路  1997年起,在振胜路北、旺坊村南新建一条32米宽、东西向的金胜路,西与唯胜公路相接,东直通“金光”纸业,全长2030米。

兴浦路  1998年,在中胜路东段向北,穿过金苑新村,建兴浦路,北接东西向的金胜路,长780米。

至1999年,胜浦镇区的主要道路形成“三纵四横”的格局。“三纵”为南北走向的道路,从西至东依次为唯胜公路、通江路、兴浦路,“四横”为东西走向的道路,从北至南依次为金胜路、振胜路、中胜路、新胜路。另有沽浦街。

二、镇区桥梁

胜浦大桥  1966年建,横跨沽浦,为钢筋水泥结构人行桥,宽1.8米。1987年4月,改建标准为净跨30米、桥面净宽7.5米的公路桥。

红粮桥  1972年建,位于褚巷江西端。

文化桥  1972年建,位于老鸦江西端。1980年,因建唯胜公路,将文化桥改造成公路桥,1995年在唯胜公路拓宽之际将此桥改建成15米宽的公路桥。

戴家田桥  1989年建,位于新胜路中段南侧,戴家田自然村西端。1996年,在拓宽通江路南段时,戴家田桥拆除改建成12米宽的公路桥。

振胜桥  1992年筑通江路时建造,位于老鸦江中段。

南洲桥  1997年筑金胜路时建造,位于沽浦河北端。

新浦桥  1997年筑金胜路时建造,位于新浦河。

沽浦大桥  1997年中胜路延伸时建造,位于沽浦河中段。

通园桥  1997年通江路延伸至金胜路时建造。

新竹桥  1997年通江路延伸至金胜路时建造。

漳江桥  1998年筑兴浦路时建造,位于上漳江。

尼江桥  1998年筑兴浦路时建造,位于尼桥江。

金苑桥  1998年,在金光小学西北侧建造金苑桥,通金苑新村。

百胜桥  1998年建胜浦行政大楼时,在其北侧建造百胜桥(见图3),通往新建的金浦公园。此桥为胜浦镇最小的石桥。

  图3 胜浦镇最小的石桥-百胜桥

1999年,金浦公园内的次入口桥、曲桥和湖心亭南、北桥正在建筑中。

三、公共建筑

胜浦市镇于1965年始规划建设,陆续建造机关、商店、医院、银行(信用社)、学校、邮电所等。这些建筑平房居多。1978年后,公用建筑事业迅速发展,机关、商店、医院、银行(信用社)、邮电等单位的建筑进行改建或易地建造,多为2~3层楼房,文化、广播、电力、公安、交通、税务、工商、保险等事业单位也相继建起办公大楼。1998年,在镇区南端路口竖起大型雕塑“翔”。同年,新建了镇行政大楼、胜浦宾馆、影剧院和金苑邻里中心。1999年动工建造金浦公园。至此,胜浦镇颇具规模。

四、公共设施

市镇初步形成后,相应配建公厕、下水道及“三线”(电话线、电灯线、电视线)等公共设施。后随着市镇建设的发展,一些公共设施几经改造,逐步完善。

卫生设施  初建市镇时,先后建造3座公共厕所,地址分别为轮船码头、新胜街头、胜浦大桥(沽浦河旁)东堍。1987年成教弄新建冲水式厕所1座。1998年为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旧厕所拆除,在镇区新建造冲水式公共厕所5座,达国家二、三级标准,其分别坐落于胜浦大桥西堍、振胜桥南堍、成教弄内、唯胜公路与新胜路交叉处及胜浦汽车站。另外建三格式、容积为75立方米的粪便处理池1座,垃圾中转站1座。

下水道  1989年铺设下水道250米,随着镇区的逐渐扩展,分别在1992年和1993年又铺设下水道680米和355米。至1998年,对镇区的下水道进行整治改造,重新改建和新建下水道计2070米。

河道石驳岸  1993年,修建镇区河道石驳岸412平方米,1998年,又新筑河道石驳岸2000多平方米。

供水  1984年10月,在公安弄打162米深的第一口深井,并建造60立方米容量、26米高的混凝土水塔1座,开办胜浦水厂。水厂铺设主管道500米,日供水能力1200立方米。1990年11月,打第二口深井,直接供入主管道。1995年,胜浦水厂搬迁到竹苑新村,打第三口深井。1997年,原永生化工厂供水设备转让给胜浦水厂,与供水管道并网。同年,在金苑新村又打两口深井,建造容量150立方米球形水塔1座。坐落公安弄的第一口老井报废。到1999年,胜浦水厂拥有深井5口、水塔3座,总容量为350立方米,日供水能力6820立方米,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水管总长15公里,镇区2035户(其中单位35个,居民2000户)全部用上自来水。另外,灵龙丝织厂(已关闭)内也有深井1口,水塔1座。

供电  电力设施有较大发展。1961年,胜浦公社仅有容量为75KVA的变压器1台,用木杆架设电线,二线一地制。70年代,国家供电不足,胜浦机水站开机自己发电,供市镇照明和广播站广播。80年代,因生产需要市镇企业配备发电机组,弥补国家供电不足。1990年,乡政府投资43.4万元,架设唯亭至胜浦的10千伏输电线路。1992年,投资185万元发展电力事业,净增装机容量1805KVA。1993年,新增装机容量1925KVA。1994年,新增200千瓦发电机组1台。1997年,新建3.5万伏胜浦变电站1座。至1999年,市镇主要街道安装路灯180盏。

电话  电信事业发展迅速。80年代末,胜浦仍使用人工磁石电话交换机。1990年开通胜浦到苏州的程控电动电话。1991年实现局间光缆中继,成为江苏省自动电话利用光缆作传输的第一个乡镇。1998年胜浦实现电话镇。

绿化  1998年,胜浦整治镇容环境设施,在镇区主干道两旁植树,铺设草坪。每年3月12日植树节,镇机关、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人员在市镇人行道、农村主干道旁进行植树。1998年,为争创省级卫生镇,分别在吴淞江胜浦大桥南、通江路、金胜路、镇东沽浦河边种植女贞、香樟、棕榈等树木25000余棵,在金苑新村、吴淞一村等种植各类花卉万余株,种植草坪1.8万平方米,各单位分别采取垂直绿化、高层绿化和盆栽绿化,种植各种树木和花卉,镇区绿化总面积达128114平方米,覆盖率达28.4%,人均公用绿地8.65平方米。

五、住宅小区

至1999年,胜浦市镇主要形成4个住宅小区,即金苑新村、竹苑新村、吴淞一村、吴淞花园。

金苑新村  “金光”项目落户胜浦,需动迁前戴、刁巷两个行政村及查巷、旺坊部分农户。为安排动迁户,1997年7月与9月,分两期开工建设金苑新村。金苑新村一期与二期工程于1998年3月与6月分别竣工。共建筑公寓房36幢,其中西区15幢,东区21幢,计1084套,建筑面积达83227.04平方米。金苑新村坐落在中胜路东首,占地120540平方米。兴浦路把其一分为二,前戴行政村设在西区,刁巷行政村设在东区。

竹苑新村  1993年起,胜浦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满足当地农民需求向国家征用土地,有偿转让给用户自建别墅,逐渐形成竹苑新村,新村坐落在通江路西侧,占地60154平方米。中胜路把其分为北区、南区(南区原名胜苑新村)。竹苑新村建有两层别墅191幢,其中北区187幢,南区4幢;商品公寓房10幢162套,其中北区3幢53套,南区7幢119套;商业用房46间,其中北区29间,南区17间。

吴淞一村  1996年,因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开辟东南北路(今为星龙街),需动迁龙潭、方前、宋巷3个村的部分民居。为了安排这些动迁户,于1996年10月、1997年8月分两期开工建造吴淞一村,并分别于1997年8月、1998年3月竣工。吴淞一村坐落在通江路南首东侧,建筑面积为23562.19平方米。设有吴淞一村居委会。

吴淞花园  也是胜浦房地产公司为满足用户需求在通江路南端辟地让用户自建别墅而形成,占地22464.42平方米,可建别墅67幢,已建别墅61幢,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

4个住宅小区整体设计合理、环境优雅,绿化面积均在36%以上,住房室内通风性好,整体宽敞、明厨明卫、各种设施先进,并按省级文明安全小区的标准,实行房屋修理、绿化、卫生、安全等全方位物业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零星住宅,如市镇各单位的宿舍楼、教工别墅群、新胜公寓、胜浦供销社商品公寓房等。

六、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公司

新胜房地产开发公司  1988年8月,经乡人民政府批准开办胜浦房地产开发公司。1994年4月建立新胜房地产开发公司,隶属胜浦镇农工商总公司。1996年两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合并,取名新胜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开办以来至1999年,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为83753.1平方米,其中商业用房面积15704.01平方米(106户),住宅用房面积68049.09平方米(437户)。开发转让土地面积72852.66平方米,其中建商业用房面积3473.35平方米(79户),住宅用房面积69379.31平方米(195户)。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83753.1平方米,销售土地面积69152.66平方米。开发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157.75万元,资本金积累364.2万元,库存商品房价值27.84万元。商品房开发情况见表1-6-1。

表1-6-1  商品房开发情况一览表


年份


地点名称


土地(亩)


别墅


公寓


其它



户数


面积(平方米)



户数


面积(平方米)


户数


面积(平方米)


1992

通江路东侧、新胜路北商住楼


0.88


 


 


 


 


 


 


14


592.44


1993

竹苑新村(中胜路南侧)


12.8


 


 


 


6


110


9627.72


12


1440

中胜路北侧商住楼


1.42


 


 


 


 


 


 


24


3964


1994

竹苑新村


21.14


10


77


15400


 


 


 


 


 

通江路东侧、新胜路南商住楼


0.63


 


 


 


 


 


 


12


1722


1995

新胜路南侧


7.21


 


 


 


1


24


2585.84


15


1398.21

新胜路北侧


0.73


 


 


 


 


 


 


12


1624.8

竹苑新村东侧


34.23


8


80


16000


 


 


 


 


 


1996

唯胜公路西侧商住楼


1.63


 


 


 


 


 


 


17


1949

竹苑新村教工住宅楼


3.61


 


 


 


1


16


1464.12


 


 


1997

唯胜公路东侧商业综合楼


8.5


 


 


 


 


 


 


64


(间)


3013.56

吴淞花园


33.7


 


67


14000


 


 


 


 


 


1998

竹苑新村(中胜路南侧)加建别墅


2.55


 


4


804


 


 


 


 


 

新胜路公安弄商住楼


0.75


 


4


692.4


 


 


 


 


 

新胜2号公寓(竹苑新村)


2.5


 


 


 


1


16


1779.52


 


 


1999

竹苑新村加建别墅


15


3


30


4685


 


 


 


 


 

竹苑新村(中胜路南)商住楼


0.91


 


 


 


1


9


1010.49


 


 


合计


 


148.19


21


262


51581.4


10


175


16467.69


 


15704.01

 

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1958年,胜浦机械厂建立建筑小组,有职工10名,都是来自农村的水、木匠,属亦工亦农性质。公社机关所在地有关单位、部门的修建工程均由建筑小组承接。1964年,建筑小组改称胜浦建筑队。1971年9月,经吴县工业局批准,建立胜浦公社建筑站,人员增至52人,主要为当地农民修建房屋。1985年7月,撤销胜浦建筑站,成立吴县胜浦乡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986年公司资质审定为四级企业。1985年,公司内建水泥预制构件厂,1998年公司又办民发木业加工厂。

至1998年,建筑公司拥有固定职工58人,其中助工8人,技术员6人,助理会计师1人,会计员1人,安全员3人,施工员12人,质量员5人,另外22人分设在10个施工队。

胜浦建筑小组开始时以手工作业为主,工具、设备都十分简陋,劳动强度大。60年代开展土法为主的小改小革。70年代基建业务日益扩大,开始添置大型机械设备,以适应多层建筑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到1999年,公司拥有搅拌机10台,铁塔(井字架)10台,卷扬机10台,沙浆机13台及其他设备,固定资产净值为96.37万元。


第二节  农村建设

一、道路

白田岸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都是泥路(较宽的公共道路,也称官道),村与村之间由田岸连接,常走的主要田岸称“白田岸”,一旦下雨,泥泞不堪,难以行走。

机耕路  60年代各村利用渠道沟系修建1~2米宽的机耕路,但仍是泥路。

水泥板乡道  1986年,除了胜渔村外,24个行政村乡道均铺设0.8米宽的水泥板。1988年陈家至胜渔村(沙湖东南滩)的乡道也铺上了水泥板。

乡村公路  1958年,沿青秋浦东岸筑往唯亭的公路路基,未铺砂石。1980年,胜浦至唯亭的公路建成。1987年冬季,全乡出动7000多个劳动力,构筑乡村公路路基17.05公里。1988年,胜浦乡制订三年实现村村通公路的规划,分期实施。当年,镇区通往东片金家、北里、前戴、刁巷、胜巷、赵巷、许望、褚巷的8个村的4.3公里的公路路面开始铺设道渣;1989年,镇区通往吴巷、宋巷、龙潭等村的公路也铺设了道渣;1990年,唯胜公路胜浦段的4.177公里路面铺上沥青,沟通方前、西港、邓巷、大港4个村和福利厂、灯炮厂、造船厂3个厂的5.62公里公路,路面铺上道渣;1991年,沟通南港、江圩、查巷、陈家、南巷、南盛6个村的公路,路面上铺设道渣。至此,全乡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均为沙石路面),总长度为21.299公里,有效路面宽5~6米。1998年,因“金光”项目开发,从新浦河三号桥——刁巷——前戴——江圩这段乡村公路被征用,后在许望南端,金胜路向东延伸到三砖厂重新修筑一条长1975米的公路。同时,向北至金家村和向南至江圩村筑公路两条。

二、桥梁

人行桥  新中国成立前,今胜浦地区农村人行桥以石板桥、青石桥和竹木桥为主。石板桥(花岗石砌平梁桥)在村内居多,竹木桥大都在村外,青石桥(青石砌拱桥)一般在野外官道上。1958年起,结合农村兴修水利,整修部分桥梁。为烧制石灰,青石桥全部被拆除,改为用红砖砌成的砖拱桥。1975年后,建造的桥梁的材料一般采用钢筋水泥预制部件(水泥拱桥)或水泥板(水泥平板桥)。水泥拱桥和水泥平板桥构造简单,合理坚固。据1986年3月农桥普查统计,全乡农村桥梁有270座(不包括唯胜公路胜浦段的4座公路桥),其中石桥7座,木桥16座,竹夹桥35座,水泥管板桥9座,闸加桥15座,打桩桥4座,行架桥50座,砖砌无肋单波拱桥111座,有肋单波水泥拱桥1座,有肋双曲水泥拱桥10座,平板炬型桥3座,石台多孔桥9座。1986年后,在农村又改建和新建了不少人行桥,均为钢筋水泥结构。

公路桥  1988年始,胜浦在建筑乡村公路的同时,开始建造公路桥。是年,在新浦河上建造新浦3号桥,在通往赵巷村的公路间,先后建起赵巷斜桥、北泥河桥、南洲江闸桥和通往吴巷村的褚巷江闸桥。1989年,在通向龙潭村的公路上,建造横跨青秋浦的西张大桥;在通往江圩村的公路上,先后建造前戴桥、长江桥和坐落在尖浦上的江圩大桥;同时,在开通至宋巷村的公路上,建造张家庄桥、宋巷桥和坐落在青秋浦上的旺坊大桥。1990年,在宋巷通向西港村的公路上,建造方前桥、方前村心桥、中江田桥;在赵巷村通往南港和大港村的公路上,建造南瓜桥、许望桥、下木渎桥、机房桥和坐落在尖浦上的南港大桥,另外在镇南建造福利厂桥、灯炮厂桥,开通去福利厂、灯炮厂和造船厂的公路。同年在通向邓巷村的公路上建造了褚巷桥;通向陈家村的公路上建造陈家桥,通向南盛村的公路上建造了大弯桥。1991年,在开通南巷、查巷两条公路时,建造南巷桥和查巷桥,并将江圩大桥进行改建。1992年改建南港大桥。1995年,在吴淞江上合资建造胜浦大桥。1997年,在新浦河上建新浦2号桥及通往查巷公路上的查巷闸桥。1998年,在筑金胜路至江圩村的公路时,建许望桥、北里桥、张盖桥和尖浦大桥。至1999年,在乡村公路上已建起公路桥49座(不包括市镇及唯胜公路上的公路桥)。

三、水电

挖井  农村的饮水、用水历来习惯用河水,淘米、洗菜、洗衣、洗马桶在同一条河浜内,极不卫生。60年代,结合血防工作和水利建设,发动群众挖井,农民开始饮用井水。1964年,农村挖公井76口。由于公井数量少,满足不了群众生活需要,部分村民在灶前场旁挖家用小土井,至1983年,全乡使用小土井的农户已达1907户,少数人家还自备水泵水箱(缸),井水经沉淀后饮用。至1996年,农村开挖小井达4747口。

建水厂  1990年,在全乡行政村中宋巷村率先打深井建造自来水塔,于1991年2月村民饮用自来水。在农村改水工作中,南港、江圩、金家、吴巷、邓巷、胜巷、旺坊、赵巷、南巷、大港10个村先后开深井,建水厂。因条件差,无法独立建水厂的村,依靠邻村水厂,沟通自来水。像北里、许望村依靠金家村水厂,查巷村依靠吴巷村水厂,褚巷村依靠胜巷村水厂,这样,让无条件建水厂的村民也吃上自来水,全镇村级水厂日供水能力为12000立方米,水塔容量计600立方米。至1998年,除了青秋浦以西属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内(考虑园区开发动迁因素,停止村的基本建设)的8个村(其中宋巷村规划之前已建水厂)外,“区外”的16个行政村全部通了自来水,农村受益总户数(不包括宋巷村)3396户,入户率达91.60%,受益人数达13874人,受益率达93.2%,农村用水大为改善。1999年青秋浦以西的几个村除陈家外,也开始开深井,建水厂。

用电  新中国成立前及建国初期,农村照明以煤油灯或菜油灯为主,蜡烛兼之。60年代初,随着电力排灌站的建造,民用电线陆续架至生产队。70年代中期,农村基本上户户用电照明。80年代以后,农村用电更为广泛,家庭电器普遍使用,生活离不开电。

四、住房

胜浦农村住房条件历来较差。一般农户居住低矮的平房,贫困户则住简陋的草房。普遍为厨房、卧室合一间,中间仅用板壁隔开(俗称灶头连房)。甚至三代人同居一室,也有少数农户无房,向他人典借。60年代起住人的草房逐渐减少。70年代初,农村盖新房的农户渐多,一般以建平房为主。70年代末,农户开始建造楼房。80年代农村掀起建房热,有的旧房翻造平房,有的平房翻建楼房,也有楼房拆除重建,讲究式样。1985年,胜浦乡有791户农户建平房2530间,278户农户建楼房1637间,至此胜浦全乡已有80%的农户翻建新房。1986年,有197户建平房575间,238户建楼房1428间,建楼房比例迅速上升。至1987年,482户建房2525间,基本上是楼房。进入90年代,农村住房基本都是楼房,有的已开始建造别墅。1993年,农村有77户农户在镇区中胜路北侧建造别墅77套,计14245平方米,嗣后,命名为竹苑新村。1995年,又有80户农户在竹苑新村建别墅80套,计14800平方米。1997年在镇南首农户自建别墅61套,计12000平方米,后命名为吴淞花园。另有272户(不包括动迁户)在镇房地产公司购买开发建造的商品公寓房21065平方米。至1999年,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54平方米以上。

五、电话

胜浦在1958年办人民公社时始有电话,全公社安装电话(手摇式)27部。1959年,全乡19个大队,个个大队有电话。1990年胜浦乡开通程控电话,后用户逐年增多,1997年全镇拥有电话1697部,每百人为7部。1998年,苏州市邮电局对胜浦镇的通信网络进行改造,实施杆线到行政村、自然村及集镇户线工程,改造全镇25个行政村的电话线路,扩容4000门局用程控交换机,杆线到自然村、集镇户线的到位率达100%。是年1月,胜巷、西港两村率先实现电话小康村,9月,胜浦实现电话镇,村村为电话村,全镇共有电话3686部,每百人拥有电话15部。是年年底,全镇电话达4051部。1999年底,全镇拥有电话4821部,每百人拥有电话近20部。

六、绿化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素有植树习惯。农民喜欢在家前屋后、田边坟地、路旁河岸种植树木。树苗大都野生,人工移栽。农村一般种植有苦楝、柏、柳、谷树、榉、榆、槐、杉、松、杨和冬青等,少数村上的庙寺旁还栽有银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农村掀起植树高潮,在集体种植的同时,农户也在自己场前屋后、自留田旁的零星杂地上进行栽种。1958年刮“共产风”,社员所有的树木被无偿收归集体,并任意砍伐。70年代,部分生产队办小苗圃,培植水杉、苦楝、白榆、泡桐等苗木,移栽在道路、水渠两旁。由于缺乏管理,种多活少。1991年,胜浦乡村村通公路。全乡14条公路,两旁先后种植1.5万棵松树,村级水泥路及渠道两旁也种植各种树木3.5万棵。胜巷村、褚巷村在村道、河旁栽植花木近万棵。


第三节  建房管理

一、审批征地

50年代至70年代,企业单位征用土地,只需向乡(镇)政府请示批准即可使用。农村建房户的用地,也只要向所在大队(村)申请,经同意,即可安排土地供其使用。由于建设事业的发展,征地面积逐年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989年4月,胜浦乡土地管理所按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加强对乡镇企事业单位和农民建房征地的审查和监察工作。凡企事业单位征地须向政府提交申请书,列出建设项目,并征得吴县计划委员会同意,绘制用地和建筑平面图。征用单位和被征用单位还须签订有关协议,耕地15亩以下(不含15亩)由吴县土地管理局审批。胜浦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后,即1994年5月后,征用耕地900亩以内,由园区土地管理局审批。1997年4月15日,根据国务院文件开始冻结耕地审批。

同时,由土地管理所督促单位、个人对挖废的土地进行复垦,1998年复垦土地121.137亩。

二、建房验收

1983年4月,胜浦乡村镇建设办公室对农村建房进行管理。1989年4月,村镇建设办公室和土地管理所对市镇、农村建房实行统一管理。市镇各企事业单位建造房屋,由村镇建设办公室和土地管理所根据市镇建设总体规划审批土地。农民建房也要村镇建设办公室和土地管理所根据村建设规划审批土地。首先建房者必须向所在村村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建房户主填写建房申请表,报镇政府土地管理所审批,若使用耕地,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审批,获得准予使用土地批文后,发给建房使用准可证,方可使用土地,开工建房。房屋竣工后,由镇土地管理所和村镇建设办公室进行验收,若发现超面积建筑,必责令拆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村镇建设办公室对施工单位实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取缔无证设计、无证经营、无照施工和超级施工的“三无一超”工程。

三、村镇建设土地房产管理所

1983年4月,胜浦乡成立村镇建设办公室。

1989年4月,胜浦乡建立土地管理所,村镇建设办公室和土地管理所合署办公。

1998年10月,村镇建设办公室和土地管理所合并为胜浦镇村镇建设土地房产管理所,负责建房和征地的审批及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