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镇域)第五章(镇村建设)

第五章  镇村建设


第一节  娄葑分区和镇行政中心建设

1995年8月,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批准,娄葑乡成立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分区。娄葑分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南侧,东临独墅湖,西接东环路,南至吴县市郭巷镇南港村,北依苏沪机场路。娄葑镇行政中心位于娄葑分区通园路28号。

一、镇行政大楼

行政大楼占地面积12.62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于1999年9月竣工。娄葑镇人民政府于1999年9月28日迁入镇行政中心大楼内。大楼共分5层,一楼为综合楼,二楼为会议厅、餐厅,三楼为镇财政所、劳动工资科、体制改革办公室、司法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四楼为党委、政府各部门办公室,五楼为镇党校。

二、分区建设规划及实施

娄葑分区同时也是娄葑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和镇区所在地。按规划,分区分两期建成,第一期为1994年~2000年,第二期为2000年~2010年。建设规模为5.2平方公里,第一期可容纳3.1万人,第二期可容纳5万人。

总体布局:通过“三横三纵套两环”的结构模式,突出中心轴线,形成一个生活居住用地围绕分区公共行政商业中心的格局。南部布置星红工业小区,用地面积96公顷。仓储用地设置在分区的西南部东环路以西,面积为14公顷。居住用地围绕分区中心布置,共分南北中三片,规划面积130公顷,人均居住面积用地26平方米。分区的行政、商务及各项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分区的中心轴线上,通过中心轴线上的3个广场(市民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广场)的有机组合布置各种公共设施,从而形成现代化新镇风貌的分区公共活动中心。规划安排两所中学和4所小学,设置一所医院。在分区内独墅湖西岸规划一片39公顷的旅游开发地,用以旅游渡假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

道路:分区的对外交通系统,主要有东环路、苏沪机场路,正在建造的苏沪杭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及与园区联系的若干道路。内部道路系统,以贯穿分区南北向与园区相联系的三条干道形成“三纵”,及分区与东环路接口的三条东西向干道形成“三横”为骨架,加上围绕中心区和联系外围居住区的两条环形路,综合构成“三横三纵套两环”的分区道路系统。绿化系统规划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配置,规划绿地面积94.5公顷。

基础设施:娄葑分区建设投入资金2.2亿元。1999年已建成道路8.8公里,区内一条长约2公里的主干道(通园路)已通车,路旁绿化,路中绿化隔离带布局已完成。通园路从北到南分别架设了黄天荡桥、通园桥一号桥、通园路二号桥、通园路三号桥、星红桥。分区南部有东兴路直通星红工业小区,星红工业小区内有宏图路、宏伟路、宏业路。分区西部有杨枝塘东路。在分区中部已建成一条宽30米的东西向绿荫步行道。各种管道已埋设12.6公里。

分区的供水是从东环路DN600管接入,电源由苏州葑门变电站和城南变电站接入(总用电负荷为16万千瓦),液化气气源由苏州工业园区液化气厂供给。

企事业单位:1997年建成苏州大学附属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中学,1998年建成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及附设幼儿园,1999年建成娄葑镇派出所、娄葑镇文化中心(未交付使用)。

分区的中部有苏州市维运电讯科技(外资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设发展公司,苏州市公交公司2、4、26路公交车停车场。

住宅:已建成的高级住宅在通园路北部有独墅苑,中部有欧洲花园,南部有莱茵花园、新华苑。普通住宅有通园新村、葑谊新村、群谊新村。


第二节  农村建设

一、住房

解放前,娄葑地区农民住房大部分是低矮、狭窄、拥挤、破旧的。一般的瓦房,二间一隔厢的结构占多数,前面一间为客堂,中间隔厢(厢房)为厨房,后面一间为房间(卧室)。同时也有少数是泥打墙,毛竹当梁,细竹为椽,屋顶用稻草铺盖的草房。

解放后,农民翻身了,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住房条件也随着改善。50~60年代,农民以翻建老房为主,建造新房极少。60~70年代,新建房的农民渐增,供销社也全力采购木材,按计划分配给农户建造房屋。后因不能满足农民需要,便以水泥作桁条,代替杉木桁条。农户住房从1间发展到2间或3间,绝大多数为3间平屋。1975年,娄葑团结大队6队(太保浜),对老村落、旧住房进行改造,建造农村住宅点,把村落小、住房旧的自然村拆除,让农民搬进新住宅区。6队的这一做法在当时整个郊区都是领先的。在6队取得经验后,团结大队便加以推广,对全大队农民住房作出了重新规划。较大的自然村落则采用原地翻建,逐一改造的做法。至1983年,8年中,共搬迁老村庄7个,新建住房467间,全大队60%的农户搬入新村,住上新楼房。新建的住宅区,住房标准统一,道路宽阔整齐,两旁绿树荫荫,田间黄绿相间,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团结大队因此成为郊区住房改造的典型,参观者络绎不绝。以后娄葑乡其它大队建造房屋均借鉴团结大队住房改造的经验,实行自然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宅基地布置统一规格。1982年,郊区政府制定村镇建设规划,对过分分散的小村庄采取适当撤并,不合理的进行调整,对老村庄改造,采用建筑红线控制,避免求新过急,大拆大建。宅基地一般东西宽7.4~11米,南北长18米,门前有3米宽的村内道路,总长为21米。式样一般按二层楼安排,采光间距一般为1:1.5。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布置,但宅基地的总长不超过21米。

娄葑境内自1977年~1982年止,共新造和翻建住房9914间,其中楼房1720间,共332727平方米。平均每人增加住房面积8.84平方米。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富了起来,随之出现了建房热,1985年~1986年是娄葑乡内的建房高潮,两年内有2327户建造房屋,共建楼房9536间,256138平方米;建平房653间,18570平方米;净增5366间,153230平方米。动用农田42.39亩。1995年全乡建造9个居民新村。1997年全乡建房有305户,7100平方米。1999年全镇批准建造住房面积2164平方米。

二、道路

娄葑境内所谓的“路”,实际均为田埂,每年春天农民把田埂加高加宽就用作乡间小路,这些田埂路无名称。直接通往城区的田埂路一般都用石块铺作路面。

娄葑是典型的水网区,境内河浜纵横交错。离城远的农民上街进城一般用木船。桥虽很多,但相对坚固的桥梁仅有古桥黄石桥、井亭桥、百吉桥、官渎桥等少数几座,其余的都是便桥,结构简单,桥面大多铺有条石,少数桥面是木板的。还有“走一步来摇三摇,回头望望心发跳”的独木桥。

50年代娄葑境内各乡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进行乡间道路、灌溉主渠道和支渠道的建设。通常是以渠道为路,从新升一团结、新升一新苏、新升——新湖、团结——葑红、团结——金厍,联通各自然村,农民称之为“灌溉路”。60年代和70年代,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修筑机耕路,使道路坚实平坦宽阔,并在路面铺设道渣,能行驶自行车、黄鱼车和拖拉机。1978年修建苏斜公路。1979年起,由乡政府和各行政村共同集资重点修建多条乡间主干道,有葑门塘六角道板路、团新方石路、三新水泥路、枝塘柏油路、金新方石路、群力方石路。至1982年全乡新铺路面达20公里。1990年8月,葑塘金家桥到葑红夏家浜铺设水泥路。随后又铺设板泾水泥路。90年代初,娄葑境内乡间道路均改用水泥和柏油铺设,使得条条道路可通汽车,形成村村相通,厂厂相连,条条道路联通主干公路的陆路交通网。境内桥梁也加固加阔,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自1970~1982年,全乡共新建桥梁或翻建桥梁130座。


第三节  动迁安置

一、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的动迁安置

动迁准备: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发展面积按70平方公里考虑,涉及苏州东郊的娄葑乡、吴县的斜塘镇、跨塘镇、唯亭镇、胜浦镇和郭巷镇的塘北村。1994年4月,原属苏州郊区的娄葑乡和原属吴县的斜塘镇、跨塘镇、唯亭镇、胜浦镇成建制划归苏州工业园区。1996年6月,原属吴县的郭巷镇塘北村的8个组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乡。这就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253平方公里的行政管辖范围,中新合作开发的7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包含其中。规划中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区15.3平方公里(含金鸡湖部分水域)都在娄葑乡境内。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精神,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规划第一区内的8平方公里。为确保启动顺利,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双方开发者又决定从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地块中划出2平方公里的启动区率先动土。

据中新双方有关商务协议,苏州市方面要将开发建设所需用地向中新合资的开发公司“空产出让”。“空产”的前提就是所涉地块上的农户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向外动迁;而妥善做好动迁农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安置工作,又是保证动迁顺利进行的前提。

规划中第一区的动迁,涉及娄葑乡农户4701户、人口17288人、学校8所、乡办企业11家、村办企业67家。苏州市政府、园区筹委会及娄葑乡政府都十分重视,把征地动迁、安置被动迁的农民和企事业单位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启动的首要任务。1994年3月30日,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农民要就近安置的原则意见。4月21日,苏州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会议,商定:苏州工业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动迁安置房的建设用地设在东环路以东600米以内的夏家浜(146亩)、徐家浜南区(250亩)和312国道齐门段的梅巷小区(500亩)。苏州工业园区筹委会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保障动迁农民利益的政策。为保障征地动迁顺利进行,园区建立以娄葑乡为主的企业动迁、农宅动迁、土地征用和娄葑工业小区规划等4套工作班子,按照“先2平方公里,再8平方公里,后15.3平方公里”的思路开展工作。娄葑乡抽调乡、村干部60多人,全力投入动迁安置工作。

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临视察园区启动现场。关于农民的动迁安置工作,李岚清副总理指示,要“做好工作,尽快落实,使大家能够理解配合,与政府合作”。

三轮搬迁:娄葑乡的动迁工作大致分三轮推进:

第一轮:1994年5月底,首批19家企、事业单位的搬迁拉开动迁的序幕。6月10日,园区2平方公里启动区内首批56户娄葑乡团结村(秋塘浜41户、桑家桥6户、太保浜9户)农民住宅开始搬迁。6月16日工程队进场拆房。至6月25日,首批农户动迁基本完成,共计拆除农宅面积9520平方米。1994年8月,葑塘村8户、团结村212户和金厍村105户农民开始动迁。至次年2月结束时,共拆除农宅61761平方米。

娄葑乡在南部和北部分别规划占地665亩的星红工业小区和占地500亩的洋板泾工业小区。8月份起,苏州美味食品厂、苏州轻钢龙骨厂、苏州涂装机械厂、苏州丝织厂等7家乡办企业和团结村、葑塘村、金厍村、娄葑水产养殖场、沙湖水产养殖场等的村(场)办企业,先后迁入娄葑星红工业小区。苏州轴皮厂、娄葑校办工业公司等乡办企业和新升村、新湖村的村办企业迁入洋板泾工业小区。

第二轮:1995年3月,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区范围内的动迁开始,涉及农户包括:葑塘村362户、团结村570户和金厍村132户。至同年9月工作告一段落时,共计拆除农宅面积20.9万平方米。

这时,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中学校舍也进入拆除的区域范围。在苏州市教委和园区社会事业局的协调下,娄葑中学初一、初三年级的13个班级和初二年级的6个班级,分别去沧浪区杨枝塘小学和苏州市第二十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借舍过渡。涉及动迁的还有团结小学、葑塘小学、金厍小学、娄葑中心小学等4所小学的校舍。

第三轮:1995年10月,动迁范围扩大至15.3平方公里第一区规划范围。新湖村447户、新升村532户和新苏村77户相继实施动迁,共计拆除农宅面积231423平方米。涉及动迁的还有新湖小学和新升小学2所小学的校舍。

继上述1994、1995年三轮大规模动迁之后,在1996、1997两年内又开展过几次较小规模的扫尾性动迁,于1997年底告一段落。至此,娄葑镇共动迁地块10.5平方公里,满足了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建设及部分滚动开发用地的需要。

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动迁,不但是娄葑乡,而且是苏州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动迁。整个过程既紧张繁忙,又平稳有序。4年中,共动迁农户4467户,拆除农房和企事业单位用房120.06万平方米;共新建动迁安置房72.52万平方米、动迁企业厂房22.95万平方米、校舍2.88万平方米;同时为2.36万动迁农民办理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手续,并妥善安排了他们的生活、就业和就学。(以上数字含娄葑的两个工业小区和动迁安置用房征地的情况)多数动迁农民对政府的动迁安置工作感到满意。

迁入新居:苏州工业园区对动迁中拆除农房的主要补偿办法是“统一建房、产权交换”。园区管委会出资建成夏园新村(占地面积146.5亩,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徐家浜二村(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梅花新村(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梅花二村(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葑谊新村(占地面积134亩,建筑面积11.17万平方米)和通园新村(占地49.6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等住宅区。这些住宅区都按较高标准设计建造,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交通方便。夏园新村的新居民主要来自团结村和金厍村;徐家浜二村的新居民主要来自葑塘村,部分来自团结村和金厍村;梅花新村和梅花二村的新居民主要来自新湖村和新升村;来自新苏村的新居民则住进了东港二村。据有关统计,娄葑镇动迁农户户均安置住房面积139.4平方米,农民人均安置住房34.7平方米,是1997年苏州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近4倍。

按照现代化标准设计的娄葑中学新校舍于1995年8月在黄天荡新址开始建设。1996年8月建成投用。原娄葑中学占地25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19个初中班级。新娄葑中学由园区管委会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3.6亩,是原来的4倍;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操场面积17200平方米,并铺设400米塑胶跑道;有初中17个班级、高中20个班级;又通过与苏州大学合作,改名为苏州大学附属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中学,并跻身于江苏省重点中学的行列之中。动迁涉及的7所小学的学生分别转入新建的娄葑中心小学和梅花小学就近上学。

星红和洋板泾两个工业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于1998年基本完成,共建设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除容纳乡里原有动迁企业外,还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外资项目进区发展。由于抓住了中新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机遇,这两个工业小区很快成为海内外客商在苏州工业园区周边的投资热点。到1999年底,娄葑镇共吸引合同外资2.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亿美元。与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前的1993年相比,前者增长71.6倍,后者增长34.8倍。

其农户动迁和安置情况见表1-5-1。

表1-5-1  1994年~1997年娄葑乡农户动迁和住房安置情况表


年份

行政村

户数

拆除面积(m2)

安置人数

安置住房情况(m2)

主房

附房

小计

一室户(套)

面积

二室户(套)

面积

三室户(套)

面积

安置房总面积

1994

葑塘

8

1239

367

1606

25

2

100

5

344

5

454

898

团结

212

30483

8552

39035

790

93

4643

225

15465

78

7056

27164

金厍

105

17597

3523

21120

448

35

1719

108

7421

64

5793

14933

1995

梅巷

8

1190

211

1401

40

1

54

5

346

9

792

1192

新苏

77

15284

6722

22006

311

19

940

98

7011

38

3503

11454

新升

532

95068

20672

115740

2157

197

10083

603

42213

260

23106

75402

新湖

447

77877

15800

93677

1854

192

10051

393

27435

284

24864

62350

葑塘

362

60221

14729

74950

1470

144

7111

357

25163

218

19870

52144

团结

570

84064

22176

106240

2238

265

13522

602

41938

247

22556

78016

金厍

132

22543

4664

27207

573

41

2031

126

8831

92

8510

19372

1996

梅巷

15

1871

403

2274

58

2

101

17

1175

8

692

1968

新苏

2

212

52

264

5

2

99

 

 

1

88

187

新升

7

1002

216

1218

19

3

152

6

362

2

181

695

新湖

6

257

14

271

9

1

52

2

138

2

193

383

葑塘

4

303

27

330

16

3

146

5

353

7

646

1145

团结

6

375

80

455

16

 

 

3

216

3

277

493

金厍

120

20149

4817

24966

487

69

3438

82

5683

90

8070

17191

水产场

10

1514

706

2220

48

2

101

14

971

6

539

1611

1997

新塘北

157

30269

8397

38666

614

106

5168

100

6885

105

9370

21423

梅巷

4

284

56

340

8

1

50

1

72

2

184

306

金厍

107

17778

4200

21978

423

61

2989

72

4942

75

6697

14628

薪升

 

 

 

 

 

 

 

 

5.257

 

 

5.257

团结

 

 

 

 

 

1

48.89

 

 

 

4.24

53.13

合计

 

2891

479580

116384

595964

11609

1240

62599

2824

196969

1596

143445

403013

二、配合娄葑示范区建设的动迁安置

1998年7月底,配合娄葑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期动迁开始,至1998年10月30日结束。涉及到洋泾村6个生产组,板泾村3个生产组,共256户。安置在建于示范区内的泾园新村内。安置总面积34347.18平方米,其中:一室户134套,建筑面积6693.62平方米,二室户200套,建筑面积13997.14平方米,三室户152套,建筑面积13656.42平方米。1998年11月1日,配合示范区建设的第二期动迁开始,至1999年6月30日结束。其中洋泾村6户,板泾村54户,安置总面积6804.35平方米,其中一室户29套,建筑面积1448.85平方米,二室户38套,建筑面积2659.48平方米,三室户30套,建筑面积2696平方米。

三、配合苏嘉杭高速公路建设的动迁安置

1999年,配合苏嘉杭高速公路娄葑段建设的农户动迁开始,涉及到星红村、群力村、友谊村、娄葑水产场、葑塘村、新苏村、板泾村,动迁总户数177户,拆除房屋面积32852.71平方米,安置一室户92套,建筑面积4164.34平方米,二室户92套,建筑面积6406平方米,三室户138套,建筑面积12370平方米,安置总面积22940.42平方米。至2000年6月动迁工作基本结束。6个行政村、1个水产场的农户安置的新村是:星红、群力、友谊、娄葑水产场安置在葑谊新村,葑塘安置在徐家浜二村,新苏安置在东港二村,板泾安置在示范区泾园新村。其动迁及安置情况见表1-5-2。

表1-5-2  苏嘉杭高速公路动迁安置情况表


年份

行政村

户数

拆除面积(m2)

安置人数

安置住房情况(m2)

主房

附房

小计

一室户(套)

面积

二室户(套)

面积

三室户(套)

面积

安置房总面积

1999



2000

 

星红

31

5141

825

5966

110

14

694

18

1253

26

2330

4277

群力

66

12861

1421

14282

258

37

1835

39

2715

62

5555

10105

友谊

45

3950

774

4724

111

13

645

18

1253

23

2061

3959

水产场

3

538

184

722

14

1

50

3

209

2

179

438

葑塘

4

441

62

503

10

2

94

2

139

2

181

414

新苏

12

2302

1286

3588

44

7

347

5

348

11

986

1681

板泾

16

2315

748

3063

63

10

500

7

490

12

1078

2068

第四节  住宅新村

娄葑的住宅新村建设起始于90年代中期,由于苏州市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以及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娄葑乡动迁了团结、葑塘、新升、新湖、新塘北等行政村及新苏、金厍的部分自然村。动迁后,农民安置了工作成为城市居民,分别搬入新建住宅新村。新村住宅房由工业园区投资建造,农民住房按园区拆迁条例,按质论价,由园区收购,新住宅按人口分配,由住户购买。

一、新村简介

夏园新村:位于东环路以东600米内夏家浜,在金鸡湖路以南,苏州商业学校以东。占地面积9.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建6层住宅30幢。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套型有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每套平均面积72.6平方米。新村内公建配套设施齐全,有小吃店、副食品商店、菜场、理发店等服务网点;还有小学、幼儿园、医疗站各1所。区内主干道6米宽,支干道3~4米,主干道两旁人行道2米。路旁有绿化带,住宅组团内有小块绿地。区中心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公园,园内有石凳,供居民游憩。另设老年活动室。

梅花新村:位于312国道东,朱家河西,五家桥北。占地面积13.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建6层住宅36幢。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套型有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每套平均面积70平方米。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齐全,有商店、饮食店、副食品店、菜场、理发店、邮电等服务网点;区内设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各1所,区内干道宽6米,支干道3~4米,宅旁人行道2米。路旁有绿化带。各组团内有小块绿坪,中间设有石条凳,供居民游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梅花二村:位于312国道以西,与梅花新村相对。占地5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6层住宅18幢,可居住728户。

徐家浜二村:位于夏家浜河以东,相门塘以南,苏杭高速公路规划线以西,金鸡湖路以北,占地127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6层住宅28幢,住宅以砖混结构为主,套型有一室一厅、二室一厅及三室一厅,每套平均面积70平方米。小区公建配套设施有商店、饮食店、副食品店、菜场、理发店、银行等服务网点;区内设幼儿园和医疗站各1所。区内主干道6米宽,人行道2米,支干道3~4米。路旁有绿化带,宅旁有绿草坪,住宅组团中心有一座中心小公园,有花有草,绿荫成片,有石凳,供居民游憩。交通极为方便。

宏富新村:新村由葑红村开发建造,1~3村位于东环路以西,苏州大学东区以北。4村在夏家浜以东,夏园新村以南。

东港二村:东港二村位于东环路以东,三新路以南,飘一路以北原新苏村的土地。新村是一个联合开发的新村,为了便于管理把东港二村分成六个组团(以开发公司开发的房屋为基础)。一组团是东吴机电公司开发(14幢),二组团是娄葑建筑工程公司开发(8幢),三组团是财亨利房产公司开发(10幢),四组团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14幢),五组团是娄葑一砖厂开发(24幢),六组团是原来在新升村的平江区的住宅因工业园区建设而搬迁至东港二村(7幢)。

二、物业管理

娄葑乡的物业管理工作于1994年开始,各居委会的物业管理站分别由上级规划部门统一审批,统一建设,安置本乡本村的动迁居民居住的住宅小区内,即夏园新村、徐家浜二村、梅花新村和梅花二村。物业管理站隶属乡物业管理办公室和所属居民委员会领导,以签合同的方式,对住宅小区内的物业实施管理和服务活动。主要任务是对房屋公用部位、房屋合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保证房屋整体结构完好,负责房屋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对住宅小区内的市政设施进行维修保养,搞好小区内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小区内的公共绿化带,逐步美化小区,维护住宅小区的公共秩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区治安工作。根据住户需要,开展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专项有偿服务。


第五节  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简介

一、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设发展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设发展公司位于通园路中部路西,占地面积7.8亩,建筑面积3555平方米。下属企业苏州佳宜水泥预制品厂,占地面积80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22.68平方米,主要生产多孔水泥楼板等预制构件。下属单位还有苏州市金巢建筑装璜公司、苏州市洋泾运输服务公司、娄葑劳务服务站、娄葑起重吊装土建工程队、城东水电安装工程队。

公司前身是“苏州市娄葑工程队”,于1978年建立。1980年,娄葑工程队和苏州市郊区其它三个乡的工程队,划归郊区建筑工程公司统一领导,娄葑工程队名为“苏州市郊区建筑公司第三工程队”。1985年为加强行业管理,经苏州市郊区人民政府批准,更改了乡工程队的法人资格,升格为苏州市郊区建筑工程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其性质不变,产权仍属乡政府,经济独立核算,属郊区建筑工程公司和乡政府双重领导,企业更名为“苏州市郊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分公司”。1990年又更名为“苏州市郊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处”。1994年企业再次改名为“苏州市郊区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分公司”。经过20年的沿革,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力量、机械设备、人员结构都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建筑资质从原来的三级晋升为二级。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企业划归园区管辖。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与苏州郊区建筑工程公司分离,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筑工程公司”。今已被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批准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三级企业”。1999年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设发展公司”。

1999年,公司拥有资产总额2169万元,净资产总额为617万元(其中当年利润3.5万元)。拥有各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40人:其中工程类25人,经济类15人,占职工总数的19.1%;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7人;各种专业岗位管理人员20人,有资质的项目经理10人。公司职工总数149人。拥有QTZ40C70MH塔吊1台、H60MSCO160/160施工升降机1台、其它施工机械76台(件),总机械设备原值120.9万元。

娄葑建设发展公司几年来所建工程优良率均超过规定的指标,苏州市公安局的鸡笼墩住宅、夏园新村23号住宅、东港二村1号、5号住宅楼等工程均取得了质量优良证书,新友集装箱厂(亚西亚)的1.45万平方米的主体车间也取得质量优良等级。1998年,金厍实业公司标准房(2935平方米),评为优良工程。1999年被评为优良工程的有:葑塘实业公司A车间、斜塘商住2号楼、华新发展有限公司A型标准厂房、苏州市平江区建设发展公司大楼、东环路商住楼2~3号房、冯家村0号住宅、娄葑建设发展公司综合楼。

娄葑建设发展公司历年来承建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建筑项目有:苏州东环大厦(13层,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造价2500万元),苏州市华东电站设备成套公司的A·B·C·D型综合楼工程(建筑面10816平方米,造价1027.5万元),苏州市中拓经济贸易总公司的中拓大厦工程(建筑面积13777平方米,造价997.76万元),娄葑九年制学校工程,娄葑城南海鲜市场,娄葑示范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群谊新村1~12幢。

1998年~1999年,娄葑建设发展公司被苏州市评为文明工程的有:苏州市复合人造革厂A、B、C、D厂房,葑塘实业公司A车间。

1986年~1999年历任经理的有:钱阿福、张耿全、项金木、周阿五、王俊。

二、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

娄葑的房地产开发工作在90年代起步。娄葑乡房地产开发公司于1993年3月建立,经理唐宗元,刚开建时,地址在东环路与三新路交界处娄葑工商所的大楼内,后来搬至东环路飘一路口。职工有8人,有技术职称的3人。属乡办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5万元。

1993年,最初开发的是原友谊村地块,公司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住宅房1幢,即里河新村第17幢,建筑面积0.25万平方米。

1994年5月,娄葑乡划归工业园区管辖,公司改名为苏州市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同年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葑塘村的刘家浜(常熟徐市工程队)的预制场地块,建造5幢5层楼的居民住宅房,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年11月,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被江苏省建设委员会评为房地产城市综合开发三级企业。

1995年~1996年,开发葑门路地块南桑园地、乡锅炉厂、新苏村赵家浜地块,建造6层商住楼9幢,建筑面积共有3.65万平方米。1996年6月,刘建华任经理。

1997年,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落实娄葑乡人民政府的重点实事工程,改造了飘一路赵家浜B楼及西夏园地块,建造6层商住楼3幢,建筑面积共2.26万平方米。

1999年,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造葑谊新村商品房6层楼房5幢,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在葑谊新村东面开发建造教师新村,6层楼房5幢,建筑面积2.2637万平方米。

苏州市娄葑房地产开发公司至1999年底,有职工27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员13人。固定资产649万元。

三、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见表1-5-3)

表1-5-3其他房地产开发单位一览表


名称

建筑年代

地址

建筑规模

开发单位

宏富1~3村

1993~1994

葑门路北侧后庄

98幢

16.7万m2

葑红村

宏富4村

1993~1994

葑红村夏家浜

31幢

5.2万m2

葑红村

夏园新村

1994~1995

金鸡湖路南侧

30幢

9.9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徐家浜二村

1994~1995

金鸡湖路北侧

28幢

10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梅花新村

1994~1995

梅巷村312国道东侧

36幢

13.4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东港二村

1994~1995

三星路西端南侧

77幢

13.4万m2

东吴机电公司、娄葑建筑队工程公司、苏州财亨利房产公司、苏州市华美丝绒厂、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公司

梅花二村

1995~1996

梅巷村312国道西侧

18幢

4.8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独墅苑

1995~1996

娄葑分区通园路口

33幢

17万m2

苏州工业园区易通公司

富华苑

1996~1997

机场路西端北侧

46幢

11.466万m2

苏州市房地产发展经营公司、葑红村

葑谊新村

1998~1999

友谊摆宴村

15幢

6.7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通园新村

1998~1999

通园路东侧

14幢

5万m2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泾园新村

1999

娄葑示范区

20幢

4.1221万m2

娄葑镇示范区

第六节  其他基础设施

娄葑镇紧靠苏州城,有许多基础设施历来就依托于苏州市区,邮政就是一例。娄葑的东南片的邮政由苏州市凤凰街邮电支局负责信件、电报、报刊、包裹等递送;北片由苏州市东北街邮电支局负责,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北片的邮政工作由苏州工业园区邮电支局负责。

50年代中期,只有乡机关和农业合作社有手摇式电话。

60年代初,娄葑建立了电话总机房。电话总机房设在娄葑广播站内,由广播站统一管理。总机号码只有4位数,各村、厂都装上了内线电话。当初主要设备为磁石电话30门;1972年改进为公共电话,50门,后逐年增加,最多时为98门。70年代,外线电话(自动接线电话)逐年增多。电话号码也从4位数上升到5~6位数。80年代中期开始试用程控电话。90年代全面实施程控电话,号码升至7位数,电话也进入百姓家中。1996年3月,娄葑电话总机撤废,电话线路都是由苏州市电信局直接开通。1998年,娄葑乡电话的入户率达85%,葑塘、葑红、团结、联合、青旸、城湾、新苏、新升、新湖、友谊、梅巷、洋泾、板泾、星红、群力、二一四、金湖、金厍、南园被评为“江苏省电话小康村”,娄葑乡被评为“江苏省电话小康乡镇”。

娄葑境内的公交线路由苏州市公交公司开通。至1999年底通向娄葑的公交线路有:2、3、4、9、10、12、18、19、26、27、28、30、31、68路。

70年代以前,娄葑农民都饮用河水和井水,后来由苏州市自来水公司逐步接通。至1999年,娄葑镇居民全部用上自来水,供水系统是从东环路DN600管接入。尚有二一四村、金湖村、阳西村、沙湖养殖场仍使用深井水。

供电均由苏州葑门变电站和城南变电站供应。

娄葑镇十分重视河道的整治工作,至1999年,共铺设下水道35049米,建造河道驳岸3641米。